以蛋白质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大分子药物是目前全球制药行业发展最迅速、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蛋白质药物与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具有特异性高、毒副作用小、作用机理明确、临床成功率高(30%)的特点。我国蛋白质药物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是:缺少从源头创新的候选药物靶点转化为成熟的蛋白质药物的关键技术体系,制约了科研成果到创新药物的转化。
2004年7月9日,金沙集团1862cc组建了“蛋白质与多肽药物实验室”。实验室的宗旨是将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积累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造福国人健康的创新药物。这不仅符合国家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支柱新产业的需求,也符合中科院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作为我国第一个在生物大分子药物方面布局的实验室,在成立之初就在国际上获得关注,Nature Biotech期刊专门为此发表专题评述(2004,9:1066),称“这将极大的推动科研发现到新药产品的转化进程”。2006年入选第一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在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支持下,2011年本实验室作为十二五期间的战略发展方向入选所重点实验室,并给予专向经费支持和1400平方米的中试场地,研究队伍也从50多人成长到将近150人。实验室成员中既有国家86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也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
在学术委员会和研究所的领导下,经过多年努力,实验室近5年来内共承担国家级项目46项,特别是承担多项来自于企业的合作项目,取得了国际和国内同行公认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PCT专利3项,在Nat Nanotechnol.、ACS Nano、J Clin Invest.、Genome Res、PNAS、Blood、Cancer Res.、Nature Commun.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35篇。实验室3位研究员分获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科研成果3次入选“中国十项重要科学进展”。已与英国MRCT及国内华兰生物、中生北控、仁和-百奥药业、亚宝药业等多家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作为一个桥梁,不仅促进国内科研成果转化到制药企业,而且发展了新的国际合作方式、在促进国外高新技术转移及产业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图注:生物物理所所长饶子和院士与侯惠民主任、张礼和院士共同接牌,2004年7月9日,揭牌仪式,张礼和院士(左),饶子和院士(中),侯惠民院士(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