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金沙集团官网下载

生物物理所举行“激情与自信”PI讲座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8日

  2013年1月17日如期举行了师生期待已久的“激情与自信”的PI 讲座。本讲座由刘平生研究员主持,张宏研究员主讲。

  张宏1991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生物化学系,2001年获得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分子遗传学博士,2001至2004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马萨诸塞总医院癌症中心任研究员,2004年回国到北生所建立独立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多细胞生物中自噬作用的机理和调控机制,在《细胞》等国际权威杂志刊发高水平论文10余篇。

  讲座还没开始,报告厅里已经是座无虚席,大家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期待着张老师的精彩讲座。讲座一开始刘平生研究员以幽默诙谐抛砖引玉的介绍引起大家欢笑和注意,主角就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出场了!

  张老师以自己在机场的感触谈起,讲到中国科研的大好形势和推动科研向更高更好更原创方向发展的一些具体建议。他希望更多的博士后能留在国内成为除研究生以外的科研中坚力量,为我国科研进步做出贡献!他在爱因斯坦研究所时,所感受到的一种科研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作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就必须要具备一种科学家的态度,即对不同学说和观点的倾听和包容、敢于对权威的怀疑和批判、追求梦想和真理的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努力。科学家的态度同时也是不要把发表文章和做出成果当成急功近利的途径,要追求真理、注重科研成果的影响而不是单纯追求影响因子。

  张老师自己经历也非常令人佩服:他为了克隆出自己想要的基因,张老师可以六年如一日地坚持,即使自己已经毕业,没有了发文章的目的,但出于自己的兴趣动机,他还是坚持完成了这个课题。联想到当今科研界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的急功近利做法和心态, 与之相比,高下立判。

  张老师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时候非常热衷学生培养工作。在讲座现场他提出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并且鼓励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要将自己定位从学生向科学家转变、树立自信哪怕自己并非出身名校、相信自己的实验能力有质疑权威的自信、坚信自己的梦想有毅力有耐力等等。总之兴趣、动力、自信、坚持、贡献等是研究生做好科研的几大法宝。

  讲座后张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自信是如何获得的以及激情是如何获得的……

  讲座过后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谈谈这个讲座的收获:

  “作为研究生,我必须迅速转变观念,不能总把自己当成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自己能为实验室付出什么,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做科研必须要有自信,文献上的实验重复不出来时,不能盲从,要有敢于挑错的勇气。”

  “做科研不能浮躁,要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不跟风,不盲从。”

  “坚持自己的原创性,不跟风,才有机会做出真正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该讲座举办得非常成功,感谢张宏研究员的演讲,也感谢江涛研究员负责的PI 讲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科研和人生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感谢所长和研究生处的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希望同学们能在科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激情和自信,科研更上一层楼!

 

(供稿:研究生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