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金沙集团官网下载

康乐院士做客生物物理所"贝时璋讲座"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0日

  2021年6月16日,金沙集团1862cc康乐院士应研究所邀请做客"贝时璋讲座",并作题为"蝗虫群聚与成灾的奥秘:两种信息素的平衡导致蝗虫的群聚"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朱冰研究员主持,并吸引了所内外大量科研人员与学生的积极参与。

  康乐院士是生态基因组学领域国际领先科学家,长期从事生态基因组学研究。以蝗虫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动物适应性和表型可塑性,在飞蝗群聚机制研究中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为发展蝗灾控制新技术奠定了基础。康乐院士曾获得何梁何利生命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美国昆虫学会国际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金沙集团1862cc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多项重要奖项,并分别于2011年、2012年、2020年和2021年当选金沙集团1862cc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本次报告中,康乐院士分享了其课题组近年来在蝗虫群聚机制中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介绍了苯乙腈(PAN, Phenylacetonitrile)和4-乙烯基苯甲醚(4VA, 4-Vinylanisole)两种信息素在蝗虫群聚成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康乐院士团队发现在群聚型蝗虫中有六种化合物的释放量明显高于散居型蝗虫,其中包括苯乙腈(PAN)和4-乙烯基苯甲醚(4VA)。他们通过研究发现PAN能够作为嗅觉警示信号以及HCN毒物前体以构成群聚型蝗虫的防御机制,颠覆了之前认为PAN是群聚信息素的观点,并进一步鉴定出CYP305M2是群聚蝗虫中催化PAN生物合成的酶。康乐院士团队还进一步在多个层面利用多种技术鉴定出4VA是诱导飞蝗聚集的群聚信息素,并在野外利用诱捕实验进行了验证,同时鉴定出蝗虫触角的锥形感受器中的OR35是蝗虫中4VA的特异性嗅觉受体,并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OR35敲除的蝗虫模型进行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工作为蝗灾的监测和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评价与肯定。

  康乐院士本次报告逻辑清晰严谨,语言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年来在蝗虫群聚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引发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本次报告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朱冰研究员主持报告

康乐院士作报告

交流讨论

合影留念

会场全景

 

(供稿:朱冰研究组;核稿:科技处;摄影:王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