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人仰泰斗 求是师生颂寿星
潘云鹤
贝时璋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生物学家,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贝老也是浙江大学校友会迄今最长寿的名誉会长之一。
1930年春,贝时璋先生应邀到浙江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时年27岁。贝先生白手起家,为在当年秋招收学生,他争分夺秒工作,挑起创办生物系的重担。他除积极准备教材和亲自精心绘制挂图外,还精打细算,为生物系教学与科研开列定购购仪器、药品和书刊的清单。贝时璋先生教学认真、作风严谨。他能同时用左右手在黑板上绘图,令师生赞叹不已。他绘制的挂图准确精美,就像一幅幅艺术品,其准确优美,至今仍深深地印刻在师生们的脑子里,几十年后依然清晰难忘。今天,浙江大学的老教师与海内外老校友在写回忆文章时,都称颂当年听贝时璋先生的课,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是一种艺术享受。贝时璋先生在浙江大学讲授过普通生物学、动物学、组织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动物生理学等多门课,都深受学生们欢迎。贝时璋先生“高水准、严要求”的教学风范,为浙江大学一代又一代的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贝时璋先生与浙江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建立在长期的共患难之中。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几经周折,历程艰辛,行程2600余公里,于1940年1月到达贵州,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学直至抗战胜利。在浙江大学西迁的途中,贝时璋先生一肩挑起家庭重担,另一肩挑起协助竺可桢校长维持教学和科研的重担。在日冠飞机的追击和狂轰滥炸之中,贝时璋先生仍利用一切零碎时间,在显微镜下精心绘图,1938年学校到江西省泰和县时他已绘制图片百余张,满足了教学实验的急需。1938年10月底,学校迁到达广西省宜山后,他一家大小住在简陋的民房里,生活十分艰难。这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组织师生上课。1939年2月5日,18架日寇敌机在广西宜山标营浙大校舍投弹118枚,学校损失惨重。生物系师生在贝时璋带领下,白天逃警报,晚上照样上课或做实验。生物系有一次学术性读书报告讨论会,就是晚上在一间民房楼上举行的。1940年1月,浙大迁至贵州遵义后,生物系师生立即继续上课。生物系的实验室安置在民房里,贝时璋照常拿出自己亲自绘制的挂图,与师生们一同上课与讨论。1944年10月,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等人到贵州湄潭参观浙大理、农二学院。李约瑟等人看了浙大校园浓厚的学术气氛,特别参观了贝时璋、罗宗洛和谈家桢三教授的实验室,留连忘返,决定推迟两天离开湄潭。他十分佩服贝时璋先生研究工作的细致和图片的精美。李约瑟回到英国后,在《自然》周刊上赞誉浙大是“东方的剑桥”。这也包括贝时璋先生创办的生物系教学和科研的闪耀光芒。1930年—1950年,贝时璋先生在浙江大学最难苦的岁月里,工作了整整20年。他历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贝时璋先生的高尚风范和情操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浙大学人。
生物学人仰泰斗,求是师生颂寿星。百岁寿星科学家是中国科教界之祥瑞,国家之珍宝也。祝贝时璋先生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