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栋材 2008年5月
在文革之后的1978 年,当金沙集团1862cc将我从广州调回北京、从南海海洋所进入生物物理所的时候,我是一个生物物理学的门外汉、生物物理所的外来户。作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的生物物理,诸如仿生学、宇宙生物学、神经生物物理学、膜生物学等等,对我都是可望但不可及的前沿。当然,我对生物物理所并不陌生。在那里有我许多曾经为“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一起战斗过的朋友,有我敬佩的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老先生。我很高兴有幸进入生物物理所,并开始我科学研究的另一个新历程。
自1978 年至今己过去整整30 年。30年对宇宙只是一闪,而对我却是科研生涯的一大半。在风风雨雨中我亲历了生物物理学在中国的成熟与发展,同时也目睹生物物理所的壮大与兴旺。我还记得,在上世纪80 年代初的生物学部学部委员会议上有一位生物学前辈问我:“你说说,什么是生物物理学?”。类似的问题我听到过多次。当时,我确实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一笑应之。随后,在80 年代中期,当我主持生物物理所工作期间,与几位先生着实花了一点精力对生物物理学的内涵做了一些探讨学习。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与成熟,在今天,恐怕不会有生物学家再提出这一问题了。不过,这一小小经历对我这个当年的门外汉却是一场严厉的入门考试,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入门考试让我很好地了解生物物理学,特别是它的学科交叉特性,也让我深深地敬佩贝先生对学科发展的预见性,早在上世纪50 年代就提出并着手建设这一当时远非共认的交叉学科前沿——生物物理学。
乍到生物物理所的日子里,我曾反复提醒自己:当初从有机化学转到固体物理的晶体学,之后又钻进蛋白质晶体学,如今到了生物物理所,众多分支学科别走错门!幸好,有机会向贝先生请教并得到了肯定:蛋白质晶体结构研究无疑是属于生物物理学研究范畴,而且是分子生物物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此,当时我就确认生物物理所的第七研究室为蛋白质晶体学研究室,其研究内容就确定为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与功能。从此,我也就把自己所从事专业定位于“分子生物物理”了。晃眼间,整整30年己经消逝。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蛋白质晶体学的发展无论在速度、难度和深度上都是十分惊人的。以研究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分析方法与技术以及结构规律为目标的蛋白质晶体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测定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极其重要手段。作为学科,它从古老的晶体学悠悠发展到今天具有非常强生命力的一门科学;作为手段,它经历了作为分子生物学奠基的核酸与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基础、蛋白质工程的蛋白质分子改造与分子设计、当今以大规模高速度测定重组蛋白质三维结构为特征的结构基因组学和当代以复合物(分子机器)及膜蛋白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为龙头的结构生物学。
回首30 年,我深感有幸:进入了分子生物物理学的门,亲历了我国生物物理学的成熟与发展,目睹了生物物理所的壮大与兴旺,分享了我国结构生物学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