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贝时璋 2008年5月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过了半个世纪。作为亲历者,我深知,是以五十年义无反顾地坚持学科交叉、坚持服从国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办所方针,换来了生物物理研究所今日的蓬勃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进程,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只有多学科交叉开展生物学研究,才能加
快生物学的发并最终揭示生命的本质。为此,我们提出建议,将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改建成为生物物理研究所,1958 年9 月26 日得到国务院批准。
生物物理研究所建所之初,我们拟定了它的主要任务,一是研究有机体的物理及物理化学过程,二是研究外界物理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对有机体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同时,也注意到生物物理学的发展要有相应的技术发展来配合,对于生物物理仪器,不但要仿制、改进,还要不断有新的创造。当时还确定了“重点发展,全面安排”的研究所发展方针和学科方向:第一步,先开展原子能和平利用(动植物增产及新品种培育)和辐射防护、高空探测中的生物学问题(重力和宇宙射线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体基本物质核酸和核蛋白与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关系等的研究;第二步,研究细胞及其亚显微结构和分子集团、重要生物分子和大分子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相互关系、辐射生物学以及温度、压力和电磁波的生物效应等。回顾生物物理研究所50 年走过的道路,可以看到,当年确定的研究方向与生物物理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轨迹基本吻合。
生物物理学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在建所初期,我们就有意识地陆续招收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和技术科学多方面的专家来所工作,使研究所科技队伍包括了理工医农4 个门类、16 个学科、85 个专业,因而具备了承担生物科学综合性科研项目和迅速开辟新兴研究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能力。
我们坚持的另一个办所思想,是为国家建设服务。为适应我国的原子能和平利用的需要和为我国“两弹”试验服务,生物物理研究所开创了我国的放射生物学研究。在我国从1964年第一次核试验开始的6次核试验的核爆炸现场进行了动物实验,并对实验动物及其后代进行了长达20 年的研究,圆满地完成了“我国核试验对动物的远后期辐射效应的研究”的国家任务。又进行了我国唯一一项长达15 年的猕猴小剂量长期慢性照射研究,为制订我国辐射安全标准和深入了解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危害提供了珍贵数据。还在全国建立了18 个观测站,开展了全国放射性本底调查,监测核试验落下灰对我国国土污染的涨落情况以及高本底地区和铀矿矿区的天然放射性本底,为评估核试验对环境的污染和铀矿矿区的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在国际上航天事业发展的初期,我们不失时机地决定,通过生物探空火箭开拓我国的宇宙生物学研究。建立了地面实验系统、生物遥测和生理指标测量仪器,开展了全面的地面模拟实验,承担了生物探空火箭的全部生物实验工作,使用金沙集团1862cc上海机电设计院制造的探空火箭,从1964 年7 月19 日至1966 年7 月28日,两年之内成功地发射、回收了我国第一批共5 枚生物探空火箭,获得了宝贵资料,使我国的宇宙(空间)生物学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 世纪60 年代末,由于体制调整的需要,宇宙生物学的研究室成建制地调入国防科委研究机构,成为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骨干力量。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生物物理研究所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建成了金沙集团1862cc分子酶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视觉信息加工开放研究实验室,并积极推进技术开发工作。1991 年,研究所由中关村迁入北郊新址,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明确了研究所重点发展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积极组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交叉课题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基因和细胞生物学研究,重视蛋白质工程等高技术研究,根据生物物理学发展动向搞好学科布局,突出了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特色。跨入新世纪后,研究所进一步确定了发挥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结合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国家需求、围绕蛋白质科学和脑与认知科学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的战略定位;确立了建设具有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水平蛋白质科学研究基地、争取进入国际一流研究机构行列的发展目标,踏上了攀登生命科学新高峰的征程。
看到生物物理研究所有了今天的发展,看到有那么多年轻科学家投身于生物物理学研究并取得卓越成绩,我很高兴。在50 年间,我能为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又有机会在生物物理研究所继续开展中断多年的细胞重建的研究,对细胞重建现象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重建理论,我感到十分欣慰。
欢庆建所50 周年,在为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创业的艰苦过程。迎着困难,义无反顾地坚持开辟新的科学研究道路,使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年,对于生物物理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异议和反对意见不绝于耳。而我们竟在金沙集团1862cc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生物物理学研究所,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生物物理学系,面临的非议和压力可想而知,坚持下来很不容易。为此,我特别要向全所同志和历届所领导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正是有了大家的团结一致、艰苦奋争,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我也要感谢我的母校德国土滨根大学,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我是在母校学习和工作期间形成了学科交叉开展科学研究的思想,在我们创建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土滨根大学始终如一的支持。
让我们的气魄更大些、眼光更宽阔些,去创造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更大辉煌!
① 感谢王谷岩同志整理成文。